如何确定股票未来的价格?
当我们决定购买某只股票的时候,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我们愿意支付的股价?是当天的股价,还是近几天的最低价,还是历史上的平均价格?我们选择了某只股票,大概率是看好其未来的股价走势,我们又该如何保证自己不会因为明显乐观的未来而转变为一场噩梦,并因此承担过头的代价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对确定这个股票的价格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了。
《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就认为,有5种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分别是:
企业总体的长期前景
企业管理层的水平
企业的财务实力和资本结构
企业的股息记录
企业当期的股息支付率
格雷厄姆结合当时的市场,做了深入的分析,这些分析的角度即便放在当下,也可以在我们有所迷茫时给予我们指引。
一.分析上市公司的长期前景
格雷厄姆建议,聪明的投资者应该去查阅所关注的上市公司至少5年的财务报表,从中来试图回答两个问题:企业增长的原因是什么?企业现在以及将来的利润来自何方?
在这当中,我们需要同时关注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有利的迹象包括:
1. 企业有宽广的“防御工事”或竞争优势,也就是类似巴菲特形容的护城河。
类似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垄断的市场地位、规模经济、特有的无形资产以及不可替代性等,都可以帮助塑造一家企业又深又宽的护城河。
2. 企业是一位长跑运动员,而不是一位短跑运动员。
通过查看收益表,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是否在持续平稳地增长。一些研究表明,增长最快的企业,一般都会因为发展过快而突然停止。这可能是因为为了谋求短期利益,而透支了未来的潜在回报。
3. 企业勤于播种和收获。
无论企业的产品有多好,品牌有多强大,都需要花一部分资金来拓展新的业务和研发。尽管研发支出并不是当前增长的源泉,但很有可能是今后增长的源泉。就像我们会看到类似通讯和医疗等行业里卓有建树的企业那样,他们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惊人。
而不利的迹象则包括:
1. 企业是一个“连环并购者”。
平均一年内2-3起以上的并购并不是一个好兆头。毕竟,如果企业自身都认为应该购买其他企业的股份,而不愿意从事自己的投资,则预示着有可能出现麻烦。
2. 企业是一个“融资成瘾者”。
这些资金使得一家有问题的企业似乎正在成长,即使其基础业务并不能带来足够的现金。如果经营活动的现金一直都为负数,而融资的现金一直都是正数,那么可能需要回避这样习惯于获得比自身业务的现金流更多融资的企业。
3. 企业不太灵活。
大多数的收入都来自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客户,这意味着其对客户或者供应商的依赖度过高,一旦某个客户发生问题,将对企业带来致命伤害。
二、管理层的品质和行为
企业的高管应该言行一致,好的管理层对公司的影响极大。
格雷厄姆指出,确定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合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1. 他们是否在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
谋求个人利益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巨额年薪,或者企业对内部人员的股票期权进行重新定价。如果高管的股票期权的价值永远不会下降为零,而且其潜在利润始终是无限的,怎么能激励高管管理好企业的资产呢?如果我们不断地买入而管理层却在不断卖出时,这样的管理层及其企业不应该成为我们理想的投资。
2. 企业高管是管理者还是推销员?
企业高管应该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管理企业的内部事务,而不应该向公众投资者推销自己的企业。格雷厄姆坚持认为:为了股东的利益,公司管理层有责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防止自己证券的价格被荒谬地高估或者过分低估。1999年美国互联网投资泡沫时期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三、财务实力和资本结构
对优良企业最基本的定义是:所获取的资金要多与所消耗的资金。
优秀的管理者会不断寻找各种方法,以将这些资金投入生产活动。从长远来看,满足这一定义的企业,无论股市怎样,都几乎必然要出现价值的增长。
在企业的年度报告中,首先要阅读的是现金流量表。巴菲特的一个流行概念就是所有者利润,即净收益加上摊销和折旧,再减去正常的资本支出。所有者利润是比报告的净收益更好的一个计量指标。如果在过去历史中,每股所有者利润总体上一直按照高于6%或7%的速度增长,这就说明该企业有稳定的现金流,而且增长前景很好。
其次还要看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资产负债表中查看企业有多少债务。一般而言,长期债务应该低于总资本的50%。还要根据财务报告中的注释,关注其长期债务是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
四、股息与股息支付率
企业要证明如果不支付股息,股东的结果会更好。无论市场好坏,如果企业都是中能够在竞争中获胜,那么就表明管理者有效地利用了原本应用于支付股息的资金。如果业务并没有如预期所致,那么很有可能是企业的管理者是在通过拒付股息而滥用资金。
格雷厄姆就发现,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利润再投资”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的增长纪录越好,投资者就越乐意接受支付较低股息的政策。许多情况下,增长最好的公司的股息支付率即使为零,似乎也不会对其股票价格产生实际的影响。
而一些主要的技术型公司的管理层,甚至将“家长最懂行”这种态度发展到了新的极致。其理由是这样的:既然我们能够替你投资并将投资转变为股价的上涨,为什么还要求支付股息呢?
然而实际上,尽管有的公司是自己的资金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更多的公司则面对着其他状况:有的只是把资金浪费了,而有的资金因增长过快超出了应有的需求。
支付股息不一定保证是最好的结果,但是这的确可以使得一般的股票回报得以改进,因为这至少从管理者手中挤压出了一部分可能会被浪费或者存储起来的现金。而管理者增加股息,就会降低自己拥有的股票期权的价值。这也是考量管理者到底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还是从股东利益出发了。
格雷厄姆还非常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断进行股票分割的企业,他认为这些企业是把投资者当成了傻瓜。通过股票分割来推销自己股票的管理者,是在鼓励和纵容投资大众最邪恶的原始本能,聪明的投资者要三思而后行。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认为注重估值便宜买好货,与长期持有好的资产陪伴优秀企业,同等重要。
而要确定目标股票的合理价格,则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当中也仅仅列举了一些基本的原则,而实际为股票定价则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与调研,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将这样的工作交给专业和优秀的资产管理人,也许是一个更佳的选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