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才是长盈之计
朋友给笔者转了一段话,觉得很有道理,给大家共飨:
我们永远赚不到,
超出自己认知范围外的钱,
除非是靠运气。
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
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
这是一种必然。
我们所赚的每一分钱,
都是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
我们所亏的每一份钱,
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
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
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
这个社会有100种方法收割,
直到自身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
这段话与圣雄甘地的一段话不谋而合:你的信仰会变成你的想法,你的想法会变成你的语言,你的语言会变成你的行为,你的行为会变成你的习惯,你的习惯会变成你的价值观,而你的价值观,会变成你的命运。
最近市场暖风频频,“每日盘中见证大涨龙头,一周看不到3个涨停可退”这种骗子短信又开始横行。如若真是如此,那么“投资”真的就变成一项竞技运动了,到处都是捷径、可见皆是窍门。但生活的实际告诉我们,如果想要找到一条轻松的路,最终会发现它可能比艰难的路更难、更长、更痛苦。
马克·吐温说过,一个人的一生中在两种情况下不应该去投机:当他输不起的时候,当他输得起的时候。这句话听起来很逗,但细思下来就是这么回事。
如果一个人输不起,那么用有限的机会去博取低概率成功的事,相当愚蠢,太容易万劫不复,更遑论东山再起。如果输得起,财力已相当雄厚,再为一个不是亟需的钱去冒极大的风险,甚不明智。
所以,投机只适合一类人去玩:不在乎输赢。倘若是“少不更事入股市”,需要警惕“一念成魔或成佛”。
长期以来,股票可能是最好的投资工具。这句话说出来都懂,但到实践的时候就会把长期俩字吃掉。用笔者朋友的话说就是“自己赚少了不高兴,因为别人赚的更多……总希望能躲过所有下跌,抓住所有上涨,能完美地卖到最高点,精确地买到最低点”,但往往是在追涨杀跌的“极限运功”中耗尽精力和体力。
这几年,市场日趋理性与成熟,也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认可依靠购买优质企业,伴随企业一同成长的价值投资方法。
不过可能有些时候,因为离市场太近,所以距价值就越远。
尼采说过,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选好标的,配好仓位,不预测市场,不脱离市场,不过度关注市场短期波动,也不要试图去赚市场波动的钱,就会发现,在舍弃疲于奔命的时候,好的收益也许就在悄悄靠近我们。
<完>